接續上篇~~~

 
我想
在投資中最難拿捏的就是『時機』,也就是所謂的『適時』,其次則是掌握『低點』,但是大部分的人在市場趨跌時,最常接收的訊息卻是『逢低買進』,這意味著敢這樣建議的人,已掌握時機與低點出現的可能,但事實上常常是主觀判斷居多,去年一陣韓國基金熱,則是一昧向上看好韓股發展,如今追高套牢的人還在淌血呢!至於更早之前的網路熱、歐洲熱、日本熱就更不用提了,我的朋友在這幾波熱潮中虧損了70%以上,賠了幾百萬根本回不來,只能趕快贖回,慢慢的在台股中賺回來,這是鐵的事實,絕非虛撰。

投資是很藝術的學問,但內容卻是眾多生活常識累積而成的,很多投資陷阱只要用粗淺的常識就可加以破解。而投資也不是追求時髦或深怕落伍的行為,穩健獲利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的眼界再廣,看的市場再多,卻沒有一個地方是你有把握獲利的,那麼還不如放在定存,或者好好研究最貼近自己的台灣市場,這樣,獲利的機會還比較高,如果說台灣股市都沒有獲利的把握,距離我們更遠、更陌生的國外股市卻能在那兒獲利,可能嗎?是運氣還是你真的看得很準,那就是個人心裡有數了。

不要說投資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因為大部分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背負的風險跟所能獲得的報酬,根本不相稱。投資是一條崎嶇不平的路,即使你躲過前方九個坑洞都安然無事,卻在第十個坑洞栽下去、腦震盪掛了,你最後的結果就是掛了,躲過前面九個坑洞的豐功偉業,對你而言一點意義都沒有。而通常,第十個坑洞總讓人感到最痛且無法補救的!

 

第四堂課是專門給初學者的,對於投資知識不足的一般大眾,我的建議是,拿預定投資的資金之10%出來練習投資,其餘的先暫時放在定存。而這10%資金可以投入你感興趣的理財領域,不論是基金也好、股票也好、甚至高風險的期貨選擇權,都可以是你練習的對象,因為投資報酬是比例回收,也就是說,如果你小錢能夠投資出心得,換成大錢,我們可以推論你獲利的可能性還是很大,反之,如果連小錢都愈玩愈小,那換成大錢也只是賠更多而已,因此我跟那些基金公司的看法不同,投資並非愈早愈好,愈早投資但搭配無知與盲從,只是白白浪費了手上現金的價值。我舉個例,假設你30歲,手中有50萬現金,拿出其中10%投資,其餘的存1.5%定存五年,如果幸運的,在這五年中,你累積的投資知識很豐富,手中的那10%資金經過多年操作後還能維持原有金額,甚至可以獲得平均6%的年報酬率(這已經相當不簡單了),你原本90%的資金也已經增值為49.2萬元,這時的你,手上有54.2萬資金,你可以依靠自己領略的投資經驗投資,我相信會比甚麼都不懂時的心情來得踏實。事實上5年後的你也不過35歲,但這五年的投資經驗卻可以讓你用上20年,想起來還是划算。如果你30歲無知,到35歲還是無知,你投資的結果很可能只是一直囤錢進這個市場,然後養活一堆理財顧問與投信而已,卻無法享受獲利回收的快樂,更遑論財富的累積。每當投信給投資大眾一堆洋洋灑灑的數字,你必須瞭解這些數字經常只是『特例』,而非『通例』,如果你能練就平均6%的年獲利,加上本身薪資所得,其實已經足以累積不小的財富。

甚麼是正確的投資觀念,這問題很難回答,但我可以說,
跟你有利益衝突的理財顧問、投資機構,『免費』提供的投資觀念十之八九不是有瑕疵,便是斷章取義,甚至完全符合他們的利益,而日復一日的洗腦,更讓很多人中毒已深,把自己的虧損歸罪於『運氣不好』。因此最好的自我訓練方法也是從這開始,試著從其他角度去思考這些免費獲得的觀念或投資建議,甚至做時間序列與市場真實波動之間的比較,你的『理財感覺』立刻會大有長進,長久下來,甚至可以輕易揪出這些投資建議的邏輯矛盾與不合理之處。我篤信的一點是,只有自己努力學習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真實擁有的,想要聽別人建議來賺錢,很難。如果世上有坐在家裡就可以賺錢的工具,那還有誰是窮人?這道理簡單,想通可不容易。我想萬事都一樣,起頭難,因此準備好再出發,是比較能兼顧風險與投資的想法。不管你今天要考試、要面試、還是要創業,你都知道要事前準備一番,其實投資也是一樣,投資這檔事不是special的,沒有充分準備本來就不該貿然進場。

至於我批評經理人看對也賠、看錯也賠,就是指不合理的持股比例限制,在空頭市場、景氣欠佳或行情高檔時,個人投資者可以靈活的降低持股到極低水準,基金卻受到限制,理由是萬一行情反轉,基金手中持股過低將損及投資人權益,這種理由想一想就知道沒有道理。但是即使是號稱可以零持股的平衡型基金,經理人至多只會把持股降到20-30%,要完全出脫到零可需要相當大勇氣。因此當一個基金經理人看對了即將下跌的行情,卻因為規定或者為了與同儕的比較,仍必須保留相當的持股水準,留下的這部分持股事實上就是白賠的,從相對績效來講低持股者或許是勝利者,但從絕對績效來講,賠就是賠,所謂的相對績效只是基金拿來脫罪的理由而已,這還不如前面我所提每年賺取6%報酬咧!基本上一個理性投資人幹嘛追求賠的比大盤跌幅小,大盤跌50%,你基金的淨值跌30%,基金的績效勝過大盤,但你會開心嗎?知道市場要大跌,賣光就好了。如果你有正確的投資觀念,你會評估股價高低,根本不會相信相對績效的說法。

 

第五堂課為實戰課,也是這系列的最後一課,重點就是如何反基金公司的洗腦。

在第一、二段,投顧試著用最簡單的手法來做宣傳,就是在股市上漲一大段後,挑選計算報酬時最有看頭的時段與基金(反正他們手上各種基金都有,總有報酬率為正的基金可以拿出來說,問題是妳不可能各種基金都買),帶著投資人回頭檢視這段期間內炫目的報酬率。但是以泰國基金來說,多數人套牢的點都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也就是1997年以前,97年後大多數人被之前的慘狀嚇到,會再進場投資東南亞股市的人少之又少,當初進場者套的點數是1300-1500點,與現在的600點比較起來,還是跌60%的慘狀。換言之,能享受到文宣所言高報酬的人並不多。這段期間大家的『投資重點』是哪裡?就是全球科技股,當然,這不是他們宣傳的重點,因為這些相關基金的三年期績效平均都是-50%以上。不過這篇從頭到尾的訴求,就是希望投資人不要停止定期定額扣款,不論指數在高低點,只要一直扣下去,終有回本的一天!運氣好一點還可以賺到錢。

第三、四段則以台灣股市為例,強調萬點進場到現在也沒虧多少,事實上會讓平均投資成本卡在最高峰的投資方式,並不是從萬點一路投資下來,而是從指數萬點頭部的左邊一路買到右邊,所呈現的投資成本才是最高,不幸,這正是大多數人的寫照,因此買台灣股票型基金賺到的人還是很少。在第三段寫到,定期定額投資十年後,報酬率可達73%(年複利為5.63%,這已經算不錯,有些基金這段時間內早被清算了),這有兩個前提,第一,妳要買到操作還不錯的基金,第二,這個計算的時點已經離開低檔一段距離(如現在,投顧不可能在3月時做這種報告,告訴你基金虧了多少%,那時往往是投顧的淡季)。這又是一般人看廣告的盲點,廣告上可以舉出數十種動人的例子,但這些好事不見得會發生在妳身上。若以定存從90年一路複利到現在,報酬率超過73%,利率是這兩年才跌下來的。從機會成本上來看,妳並沒有賺到,但妳卻必須承擔股市的高風險,換言之,長期而言,妳承擔了高風險,卻沒有得到相對應得的報酬。基金宣傳最狡猾的地方就是,那些誘人報酬率經常存在的時間不長,甚至曇花一現,大多數時間投資人都必須忍耐虧損。問問周遭有投資過基金的人吧,看看有多少人有過美好的經驗,就可知道基金投資的真實面了。

 

你會愈來愈冷靜、理性、獨立,自然而然不會隨著市場起舞,自然而然規避掉許多不該負擔的風險,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的財富損失,你的財富自然而然會累積。賺大錢要靠機運,但偶而發點小財並不算奢求,穩健累積財富卻是可以憑自己能力做到的,當然,開源與節流都重要,只不過節流要看自己的習性。兩相配合,前才存得起來吧。

投資理財是很現實的,妳想賺輕鬆錢,別人還想賺妳手上的辛苦錢呢!這領域中決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也沒有只管投錢下去,投資基金後,就可蹺腳在家等利潤自動進帳的好事,沒有下功夫,只想急急忙忙進場賺錢,最終吃虧的是自己,特在此互勉之。

 


 

⊙◎版友熱心針對課程的回應摘錄:

首先,我想關於基金的優缺點我也不贅述了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吧!

1.雖然基金有如所說的種種缺點,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基金仍然是有獲利的空間!因此投資人會在最近幾年慢慢退出基金市場,我想是機制上出了問題。中立角色的建立(IFA),簡單的說,唯有站在投資人立場去規劃,客戶才有獲利契機。目前投信或金控所提供的服務,還停留在產品的說明及建議對於風險控管機制上,仍有加強空間。


2.投資基金也可以藉由技術面的控制輔助獲利。簡單的說,單筆投資,就像賭博一樣,有就有,往上就賺錢,往下就賠錢。定期定額,多了另一種獲利方式,就是V行曲線的獲利方式。不過要注意的事,定期定額最後會回歸單筆投資,這是投信不會跟你說的部分。因此對於長期持有基金,就必須注意,該基金是否真的可以長期穩定成長,不然你的定期定額,永遠無法享受複利效果。因此再投資一些不適合長期持有的基金時,當達到你的短期投資報酬率時,必須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作為資金停留港口。

3.掌握全球經濟的連動性。世界經濟有高度的連動性。比方說,美國經濟好轉,除了帶動美國區域外,還會帶動以出口美國為大宗的國家經濟成長,亞洲國家為最明顯例子。掌握未來,經濟趨勢走向,可以預見的經濟發展未來,以亞洲為主。亞洲又以中國,以及印度最為看好。原因很簡單,
一個經濟大國,一定要有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才可以有一個經濟的循環(所以台灣永遠只能做外銷)。雖然該地區,仍屬於高度風險區域,但有以長期角度觀之,可以長期投資。

 
4.多空頭市場要求報酬方式不同。簡單的說,
多頭市場要求相對報酬,空頭市場要求絕對報酬。這的方式,說明資產分配的重要性!市場渾沌不明,以保本設計為主。基金最大好處在於他的彈性,只是使用者巧妙在於功力。

最後,這是題外話,
以獲利角度來看基金絕對不是最佳投資工具,他的好處在於你可以變成大戶,投資一些你個人無法投資的東西。你的任何投資需求,基金都可以滿足你,從風險0到風險無限,都可以找到你要的商品。這正是基金最迷人的地方。但誠如你所說,基金也有很多缺點,但我們做研究,不正是要避免這些缺點嗎?

 

 

 

 

講到定期定額,就會提到另一項迷思:長期投資

其實,無論任何商品持有時間愈長,風險必然愈大,不然為什麼定存、債券期間愈長利率愈高,所以,長期投資可降低風險是睜眼說瞎話。
不過,由於基金交易成本極高,若持有期間過短也不易獲利,投資基金要賺錢,淨值的提昇是必要,而且常是唯一的辦法(尤以股票、商品基金更是如此)而就像股票沒有天天漲一樣,也沒有任何基金能年年賺,
因此,敝人一直
倡導依循景氣循環圖,作為進出依據,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做法,以一個完整的景氣循環約8~10年來說,基金理想投資期間約為1.5~3年,而且最慢一年內就必須獲利,否則你就是在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