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

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看完這部廣大鄉民推薦的 投名狀,覺得這是一部很有質感的電影,推薦大家去大螢幕看看,
千萬別像小弟一樣在小螢幕前看這類戰爭片,挑到片質不好的就會黑壓壓一片
,這樣看完後的
感動就會打對折 
  此部片中隱含許多人性的掙扎、陰暗、險惡、徬徨無措、悔恨、情感
糾隔,戰爭場面只是手段,吸引人的是它故事劇情中所著墨探討的人性。很高興華人電影
又向前邁了一大步,接下來 . . 就等著看 . .  赤壁

 
             
 

觀後小感(小雷):看完此片,多人都蠻同情二虎(劉德華飾),我倒是蠻同情三弟-午楊
(金城武飾)。二虎到死心中可能無悔無恨,而常夾雜在兩位大哥衝突之間,矛盾掙扎猶豫的
午楊卻是到最後才發現:他是錯的! 原來這一路拼死拼活走來,他冒死尊敬崇拜,他所選擇
跟隨的大哥-龐青雲(李連杰飾)從頭到尾都欺騙了他,前後極大落差的失落感,精神上的離棄
背叛,我想這才是世上最殘酷的打擊吧?!
 

               
                     ---網路惡搞 KUSO版---

 

 

 
 

影評好文 [好雷]  龐青雲的利與義 ------- 轉自PTT電影版
 

看了版上幾篇文章,似乎版友覺得龐青雲為名為利者不在少數。

但我覺得他要一個名,要一個利,何罪之有? 

為天下百姓要一個名份,為江岸百姓要一個利益,何罪之有?

只能說人看不習慣英雄身上有著人性的污點。
 

但事實上影響歷史的都是忍辱負重含著鮮血的人,

而品格操守做到清廉聖潔,不為五斗米折腰,只能周遊列國。

這不是孰好孰壞的問題,有些骯髒事就是有人要去做。
 

二虎天性善良耿直,華神形象深得觀眾之心。

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性情中人,是一個守信勇猛之人。

但是面對陰險狡詐的現實黑暗,他會死得不明不白。

觀眾抱屈之時將罪過全怪到龐青雲身上,

一怪他只重功利,心狠手辣,不擇手段。

二怪他英雄難過美人關,明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還搞兄弟的馬子。

三怪他躁進好功,以大義之名行自身利益之實。

欲加之罪,何患之有?
 

從前面很多事件可以看出龐青雲的理想貫穿整部片。

投名狀的兄弟情誼是片名,但串起歷史跟小說戲劇性的,

毫無疑問是龐青雲的忍辱負重。

龐青雲是個十足的戰將,用過兵,打過仗,深知戰場無情之理。

當初聽他勸,耿直的二虎與天真的午陽才改匪當兵。

但是他們倆的俠盜風範逐漸無法適應殘酷的戰場生活,

漸漸被迫面對戰場就是賭注,犯法就得正法,戰爭必有死傷犧牲這類事實

我們可以看出即使三人共立投名狀,但三人的理想是不同的
 

青雲的理想實際而且功利,因為沒有權力就沒有一切,

想要大道就要有大作為,就要當大官,否則一切盡是空談。

他數次懇求上面撥糧撥兵,急於實現自身理念。

那就是為天下為百姓的實際作為 - 掌握真正實權。
 

二虎想要大家都有一口飯吃,重情重義

因為以前的匪徒生活告訴他,兄弟的情誼就是他立家的本。

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情義,沒有互信的道德,

一切的成功都來得沒有意義,失去色彩。

因此他跟青雲的分歧點出現了,他不能苟同青雲的現實殘酷。

從頭到尾都不忍給他冠上一個純潔標籤,

如果生活在和平世代,也許會是最有成就的一位人物。

可惜亂世,就需要奸雄。
 

三弟午陽心裡頭有著兩邊的掙扎,但他的理性分析告訴他:

"大哥是對的!"

他始終堅信大哥會領導他們走向光明的路途。

一直到大哥與二哥的分歧,看到扁舟上大哥與二嫂的親密,

他長久以來盤據在心底的疑問終於爆發,

他被背叛。

被他長久信任的大哥背叛,被投名狀的情義背叛,

不能忍受背叛的他刺殺嫂子與青雲,

換得他心中的秤坨 - 投名狀的公正情誼。 
 

這三人誰錯了嗎? 沒有人。

亂世最殘酷就是不是好人與壞人相鬥,

而是大家都是好人,卻要互相殘殺。
 

從青雲最後的酒席獨白可以明確看出,

只有一個頭的軍隊被上面的人質疑,軍隊最忌諱頭壓不住底下的心。

沒有底下的服從性,權力就不可能穩固。

權力不可能穩固,就不可能做出大事業。

他在不得已之下,忍痛殺了二虎。

 

女人是他的敗筆,但不是殺二虎的理由。

三弟午陽就是誤會了,以為青雲為了嫂子竟要殺兄弟,

而且整件事情感覺就是青雲把兄弟馬子不對在先,人人得以誅之。

最後青雲獨人酒席上以布遮面,聽見外面三弟喊著

"嫂子死了!大哥你可以不用殺二哥了!"

心中的罪惡荒謬到了最高潮,終於崩潰痛哭。

剷除兄弟心中已是血淚相見,情人被殺更是誤會一場。

這種事他怎樣也不可能對午陽解釋的清楚,
 

午陽無論如何是不會背叛投名狀之人,不可能理解殺二哥的理由。

在午陽心中,始終認為是嫂子讓二哥慘死。

這是青雲最後無力反抗,也無法解釋的天大誤會。

他終於步上往兩江總督大位之路時,

已經被罪惡跟悲傷壓的抬不起頭來。

只有一個大義是他心中始終的支柱。

這大義讓他膽敢在太后前面要求減稅,

敢於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敢與殺死同胞兄弟,

敢於射殺蘇州4000兵士..

那就是為天下百萬百姓討一個公道,討一口飯

他不做,沒人會做,老人們樂得戰爭不停,樂得有錢賺。
 

龐青雲的利與義,有很大的思考空間。

但我認為就這樣把他歸類在一個現實小人框架裡,不大符合整場戲的編排。

若要問殺人騙人是不是惡?

殺一個人與殺一千人的惡相不相同?

利與義,情與愛..

 

這些東西如果真能放在天秤上稱個公道,

世界太平,天下無礙也。

成功的戲劇張力,成功的電影。

生不求同天,最後卻符合死於同日,但義不相同的處境。

是非是過...

留待觀眾做個思考評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