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是全球工作者最嚮往的公司,它創造了21世紀最迷人的企業傳奇,吸引了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從「選人」開始,Google就努力成為全球最有創意的公司,它用充滿創意的考題和不厭其煩的面試過程,尋找最適合去Google上班的人。 2006年開始,Google「正式」進入台灣——所謂「正式」,指的就是Google台灣團隊的設立,不但是Google在亞洲重要的布局,也象徵台灣人才和全球人才一起走向全球競爭……

 

 


是呀,我和佩吉、布林(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Google兩位創辦人)面試時,其中一位還是滑著滑板進來辦公室的!」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回憶自己加入Google的過程,就像是一次又一次文化震撼洗禮,也讓他了解從「選人」開始,Google就努力成為全球最有創意的公司。
全球頂尖人才競爭,早就是科技產業最激烈的戰場。李開復表示,「這幾年Google在美國已經把頂尖優秀的人才幾乎都網羅齊了,接下來的目標則是在海外。」這就是為什麼Google陸續在海外設置工程研究所的原因。

產業的本質在於人才競爭

事實上,李開復自己就是全球人才爭霸戰的代表性人物。二○○五年Google在距離微軟總部不遠的柯克蘭市(Kirkland)設立辦公室,成功地吸引了百位微軟工程師前進Google。同年七月,當時身為微軟第一位華人副總裁的李開復,從微軟跳槽到Google時,微軟終於震怒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微軟控告Google和李開復,這場官司讓「Kai-Fu Lee」這個名字登上了全球主要財經媒體的頭條新聞。這說明了人才的競爭,已是產業競爭的本質。
根據CNN的報導,二○○六年四月全美MBA最想進入的企業,Google排名第二(首選還是麥肯錫)。二○○四年八月Google以八十五美元上市,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股票一路上揚,二○○六年一月時最高曾達四百七十一美元,外界保守估計,這段期間Google至少創造出數百位的百萬美元(約三億三千萬新台幣)富豪。股票如此值錢,不要說是MBA了,有機會人人都想成為「Google人」現今Google已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其次是工作環境與文化,Google早已成為科技人怦然心動的公司,「Google不是一家傳統公司,我們也不打算變成一家傳統的公司,」這是兩位創辦人佩吉和布林在股票上市時對外界的公開宣示,他們不斷強調Google是一家有個性的公司,希望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
曾經佩吉和布林處處碰壁,被人譏笑搜尋引擎只是用過即丟的產品,但他們卻執意認為在網路不斷擴展的時代裡,唯有好的搜尋才有真正的出路。分析Google之所以會成功,就是用最好人才,以最純粹的專注和創新模式,做出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而不只是低價的外包、龐大的製造力或全球運籌能力。
「投資我們有很大風險,雅虎和微軟是我們的競爭對手」,Google在上市公開說明書中這樣提醒投資大眾。Google、雅虎和微軟這三家公司近年來在搜尋市占率、各種網路服務、客戶上不斷競爭較量,然而真正的戰鬥其實在於招募人才、留住全球最優秀的科技人才,因為哪一家公司擁有最大的能力,可以找出及解決網路時代最有趣、最重要的問題,哪一家公司就會得到最後的勝利。

二○%上班時間做自己的事

從人才的觀點看來,Google無疑的逐漸勝出。
像Google人可以利用二○%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條件就相當吸引優秀人才。二○%的時間等於是「上班五天,其中有一天可以自己決定」。在Google專案內容的規劃上,有「七○:二○:一○」的規矩,也就是專案內容有七○%是屬於核心搜尋和廣告部分,二○%投入相關產品,一○%投入嶄新概念、未來願景。
員工自由發想的專案,只要符合公司的使命(整合全球的資訊,讓人人可用,讓人人受益),都可以做。事實上,讓Google人倍感愉快的是,自己在二○%時間想出來的專案,若得到其他Google人的讚賞,可以一起加入,經過內部良性競爭,很有可能就會變成八○%的專案,而且不用等待,也許六個月內就會在Google網上推出,得到全世界的使用者回饋。在Google最常說的就是,「拿世界當實驗室,今天就改變世界」。
李開復表示,Google吸引人才的地方在於迅速、透明、互相誠意的批評和指導,在peer review(同儕互評)之下,大家一直進步,是一種很棒的經驗。
這種「經驗」,讓Google搜尋引擎的市占率達六○%(雅虎二○%、MSN九%),Google人開發出來的軟、硬體(連伺服器都是自己開發的)能夠負擔每天上億筆的搜尋量,可搜尋的網頁早已超過八十億個,可搜尋的圖片也突破十億張以上,提供的語言介面超過一百種,顯示搜尋結果的語言也有三十五種。而全球為Google工作的人,從創始至今,平均每年成長一○○%。去年年底已達五千六百八十人,三月底又增加二○%,來到六千七百九十人。
Google就像一艘在網海中快速航行的艦隊,二○○一年當施密特(Eric Schmidt)登艦成為領航員後(董事長兼執行長),這位曾是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科技長、網威(Novell)執行長的博士級人物,讓其他網路悍將和小兵開始相信,Google雖然個性十足,卻絕不頑劣,它將以最專業的經營態度航向全球、航向未來。
二○○六年三月,Google艦隊航向台灣,台灣第一位登艦的戰士為簡立峰博士。他來自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研究所,是首位發表搜尋技術論文的華人。「我們都希望台灣軟體業能和IT產業一樣,展現令人激賞的實力,」李開復和簡立峰強調。

優秀學生不保證被錄取

目前擔任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的簡立峰表示,想要登上Google艦隊的優秀工程師很多,但是Google嚴謹的審核流程卻讓許多年輕的台灣軟體工程師鎩羽而歸,一個多月來,二十多位台大優秀學生都沒有成功登上艦隊。
而流傳甚廣的Google考題,許多想成為Google人的學生看過後表示,「他們的題目很奇怪,和我們以往接觸的題目都不一樣。」另一名接觸過Google考題的台大優秀畢業生也說:「太難了,不敢去嘗試。」
但也有台灣IC設計大廠的高手對Google的工作躍躍欲試,「Google來台灣是好事,不然我們真的快變成軟體邊緣國家了。」一位資深工程師表示。同時他們也期待Google能帶給產業不同的思維,光是面試的傳言就已經造成小小浮動,攪起科學園區裡科技人的好奇心。
簡立峰說:「台灣人其實很優秀,但是對Google的面試流程完全不熟悉,缺乏國際經驗,所以很吃虧。」他同時也表示,Google找人很公正,絕對沒有關說這種事情。大家都是在線上投履歷,Google人也不知道誰要面試誰,面試後的紀錄都很清楚,面試完後,主考官都要將流程用四百到五百字寫出來,以後都可以查,「像開復介紹我去Google後,就對我說:﹃一切靠你自己囉!﹄我也是從寄履歷開始的。」
自從Google在台灣開始找人以來,目前通過Google考試的人不多,曾在美國念過書和參加過國際比賽的人比較容易通過考試,因為這些人在申請學校時,就已經走過一遍這樣的流程,他鼓勵考過的人絕對不要灰心,歡迎再重考。
Google怎麼找人?流程是什麼?如何可以登上全球頂尖的艦隊和一流人才共事?
簡立峰說:「我總共過了十一關,整整面試了七個小時才結束。」簡立峰是在美國加州Google總部接受面試的,全程以英文進行,從上午九點多開始,要離開時,已經下午四點多了。這中間還包括和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吃了個午飯。「那是一邊考試,一邊吃飯,」簡立峰笑著說。
「那一天裡,我大概回答了兩百多個問題,各種問題都被問到,因為我的位置和技術、管理都相關,所以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被問到了,」簡立峰表示,十一關來自不同部門的副總裁,也有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如人工智慧大師。在Google,「技術強調深度,管理強調寬度。」
Google找人的過程漫長,「每一個可以進入Google的人,面試後的檔案都有厚厚一疊。找人,找到對的人,公司之後就很省事。優秀的人會互相良性競爭,讓公司充滿創意與創新。」
簡立峰說,像關於台灣招募的事情,他和加州的同事們一起在線上討論,因為時間晚了,他決定先睡一下。沒想到早上起來,已經有一百多個討論,一切事情都已經規劃好了,定了案,根本不必他從頭想到尾。「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Google還沒有fire掉任何人,雖然找人的成本花費不低,但絕對值得。」
網路是全球相連的,Google是一個最全球化的產品,也是一個極為全球化的公司。它沒有區域性辦公室(regional center)的概念,少掉疊床架屋的組織架構,Google從加州總部發號司令,全球各地,只要有兩、三個優秀人才,就能變成一個Google研究單位,就可以一起工作。

平坦世界的新型態工作者

簡立峰說,目前雖然台灣Google人並不多,但是他卻覺得他有一百多個同事,「IT在日本,財務在北京,PR由總部決定,我每天參與台北、加州、北京的專案,研究的工作和以前差不多,但最大的改變是要學會和其他地方的人synchronization(同步)、同時工作。」簡立峰說。
Google的工作模式把地球都縮小了,在任何地點時間都可以找到Google人。而「平等、客觀」的Google,是全球人才內心深處最嚮往的新世界,「創新、積極主動、自主性管理」正是台灣企業及個人工作者最需要學習的工作模式。

摘錄自---《數位時代雙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